電影版首PO,獻給這部電影。茱莉亞太美了,而電影某些部份更美。以下大雷,然後有自己的詮釋觀點想分享給大家。
----------------防一下雷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是因為什麼能讓一個人拋棄一切:愛自己的丈夫、穩定的工作及親密的朋友,然後獨自去旅行?
雖然我也懷疑女主角有憂鬱症XD,但我覺得人生到了某階段,真的會驚問自己努力追求的一切是否真的是自己要的?然後我們就發了瘋地不理會眾人的反對,拋下令人羨慕的一切走掉,踏上大家跌破眼鏡的尋找自我之旅。
「自我」真的很飄渺,什麼才是「我」?(所以探索自我的課程一堆,什麼都可以說 XD)是別人想要的是「我」?社會說的應該是「我」?還是我感覺不對了,要走了,就是我?
女主角有很多對生活、親密關係的無力與沮喪(即使真的外人看來很美滿幸福),但我們有何立場去評論身陷泥淖的她的處境呢?這些評論會不會反映出我們對她的「生活」(而不是她本人)的羨慕與不諒解。
我可以稍微感受到一點:那種對穩定軌道生活著而產生的荒謬感,對自己跨不出真正去愛自己跟他人的一種無奈與沮喪。「一切都麻痺了,我如行屍走肉。」
所以,女主角出走了!她目標是找回自己-能夠獨處、不為他人活的自己。
第一站是義大利-美食、悠閒時光、性,所有感官上的享受與自在,「無所事事的甜美」將她從他人眼光下的壓迫救出,我們不再為工作而忙、為他人需求而轉,只為自己能夠享受每一刻,牛仔褲買大一號照樣繼續吃。所以在這裡,我們解放了身體的禁錮。
第二站是印度-神奇的地方,尋找靈性的存在,我們拜神(人)、我們冥想、靜默,感受心靈沈澱後獨處時的混亂與雜思,接著發現無論感官或行事曆上多麼「充實」,當靜下來時的孤寂才是令人發狂。
所以我們尋找「神」,當放下身心時,讓神進來填滿了空虛。這是靈性的蛻變與看見「我的內在有神,讓神成為我。」而蛻變的過程是艱辛的,需要度過許多雜念欲望的大河,還要「真正原諒自己」,將愧疚與悲傷洗淨,才能看見內在神性。
「答應我,留在這裡,直到妳原諒自己。」我們的神性被太多因不符框架而產生的不自然愧疚給遮掩,如同自然純真的孩子(感覺的生物),被社會化成「理智的生物」,思考取代感覺,於是心輪也縮小了。
Bali的藥師剛開始送了女主角一副圖:「你要如同有四隻腳般踏實地站在地面,然後用心眼去看,而不是頭腦。」說得就是這件事,我們開放感官踏實地與物質世界連結,然後再用心靈去與物質世界、靈性世界連結,才能見到內在神性。
所以,我試著去原諒自己,然後進入下一段旅程。
然而,有了感官(生理)與靈性(心理)的體驗後,仍不是人的真正平衡。我想世人有兩種極端:沉溺於物質享受、縱情聲色的享樂者,或者是追尋內在成長斷絕一切外在的苦行者,但某層面而言這非平衡,甚至都有逃避現實的疑慮(對求道者而言是走偏了。)
因此,第三站是峇里島:生活享受與提昇身心的平衡點,女主角從這邊被藥師點醒展開旅程,最後回到這裡學習整合。
然而這裡的整合,我的理解是「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」,也就是學習去「愛人」與「被愛」。所以我們不是只有愛物質享樂或愛內在的純淨,而是能夠去愛己與愛人。
女主角的親密感受了傷,我想我也一樣,所以到這一站有許多觸動。藥師的靈性點化,將所有智慧傳給女主角,;大姐醫師對身體的敏感,開放了女主角的身體與愛人的心,富商的嘗試去愛,則敲開了彼此緊閉的心窗。
愛人與被愛都是不容易的,然後在過程中,女主角治癒了自己,也治癒了每一個人。
藥師得到了女主角做好的咒語書,誠摯地說「妳治療了我」,還邀請她去參加他的喪禮,藥師的罣礙已放下,他可以安心地死去;這是生命傳承的療癒。
大姐醫師接受女主角朋友們的捐助,能夠去重建家庭,保護自己與她的女兒不受家暴,然後我們看見了朋友如家人,將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當成家人去愛惜。
最後女主角接受富商的追求,願意搭上了船,進入自己與他人親密的另一階段,被愛著,也去愛人,允許愛人時失去自我的失衡進入生命,「愛著他人的不平衡,其實也是生命平衡的一部份」,於是她的生命變成動態的,不是過多享樂的混亂或是只有冥想的靜滯,而擁有的是混亂與穩定,給予與接受,而過程中,都能有「愛」。
有「愛」才是最重要的,在愛中混亂與穩定多麼難得,這是人性,也是神性的展現。
一部電影,我認真地寫下我的心得,分享給各位。我想來趟旅行了!
----------------防一下雷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是因為什麼能讓一個人拋棄一切:愛自己的丈夫、穩定的工作及親密的朋友,然後獨自去旅行?
雖然我也懷疑女主角有憂鬱症XD,但我覺得人生到了某階段,真的會驚問自己努力追求的一切是否真的是自己要的?然後我們就發了瘋地不理會眾人的反對,拋下令人羨慕的一切走掉,踏上大家跌破眼鏡的尋找自我之旅。
「自我」真的很飄渺,什麼才是「我」?(所以探索自我的課程一堆,什麼都可以說 XD)是別人想要的是「我」?社會說的應該是「我」?還是我感覺不對了,要走了,就是我?
女主角有很多對生活、親密關係的無力與沮喪(即使真的外人看來很美滿幸福),但我們有何立場去評論身陷泥淖的她的處境呢?這些評論會不會反映出我們對她的「生活」(而不是她本人)的羨慕與不諒解。
我可以稍微感受到一點:那種對穩定軌道生活著而產生的荒謬感,對自己跨不出真正去愛自己跟他人的一種無奈與沮喪。「一切都麻痺了,我如行屍走肉。」
所以,女主角出走了!她目標是找回自己-能夠獨處、不為他人活的自己。
第一站是義大利-美食、悠閒時光、性,所有感官上的享受與自在,「無所事事的甜美」將她從他人眼光下的壓迫救出,我們不再為工作而忙、為他人需求而轉,只為自己能夠享受每一刻,牛仔褲買大一號照樣繼續吃。所以在這裡,我們解放了身體的禁錮。
第二站是印度-神奇的地方,尋找靈性的存在,我們拜神(人)、我們冥想、靜默,感受心靈沈澱後獨處時的混亂與雜思,接著發現無論感官或行事曆上多麼「充實」,當靜下來時的孤寂才是令人發狂。
所以我們尋找「神」,當放下身心時,讓神進來填滿了空虛。這是靈性的蛻變與看見「我的內在有神,讓神成為我。」而蛻變的過程是艱辛的,需要度過許多雜念欲望的大河,還要「真正原諒自己」,將愧疚與悲傷洗淨,才能看見內在神性。
「答應我,留在這裡,直到妳原諒自己。」我們的神性被太多因不符框架而產生的不自然愧疚給遮掩,如同自然純真的孩子(感覺的生物),被社會化成「理智的生物」,思考取代感覺,於是心輪也縮小了。
Bali的藥師剛開始送了女主角一副圖:「你要如同有四隻腳般踏實地站在地面,然後用心眼去看,而不是頭腦。」說得就是這件事,我們開放感官踏實地與物質世界連結,然後再用心靈去與物質世界、靈性世界連結,才能見到內在神性。
所以,我試著去原諒自己,然後進入下一段旅程。
然而,有了感官(生理)與靈性(心理)的體驗後,仍不是人的真正平衡。我想世人有兩種極端:沉溺於物質享受、縱情聲色的享樂者,或者是追尋內在成長斷絕一切外在的苦行者,但某層面而言這非平衡,甚至都有逃避現實的疑慮(對求道者而言是走偏了。)
因此,第三站是峇里島:生活享受與提昇身心的平衡點,女主角從這邊被藥師點醒展開旅程,最後回到這裡學習整合。
然而這裡的整合,我的理解是「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」,也就是學習去「愛人」與「被愛」。所以我們不是只有愛物質享樂或愛內在的純淨,而是能夠去愛己與愛人。
女主角的親密感受了傷,我想我也一樣,所以到這一站有許多觸動。藥師的靈性點化,將所有智慧傳給女主角,;大姐醫師對身體的敏感,開放了女主角的身體與愛人的心,富商的嘗試去愛,則敲開了彼此緊閉的心窗。
愛人與被愛都是不容易的,然後在過程中,女主角治癒了自己,也治癒了每一個人。
藥師得到了女主角做好的咒語書,誠摯地說「妳治療了我」,還邀請她去參加他的喪禮,藥師的罣礙已放下,他可以安心地死去;這是生命傳承的療癒。
大姐醫師接受女主角朋友們的捐助,能夠去重建家庭,保護自己與她的女兒不受家暴,然後我們看見了朋友如家人,將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當成家人去愛惜。
最後女主角接受富商的追求,願意搭上了船,進入自己與他人親密的另一階段,被愛著,也去愛人,允許愛人時失去自我的失衡進入生命,「愛著他人的不平衡,其實也是生命平衡的一部份」,於是她的生命變成動態的,不是過多享樂的混亂或是只有冥想的靜滯,而擁有的是混亂與穩定,給予與接受,而過程中,都能有「愛」。
有「愛」才是最重要的,在愛中混亂與穩定多麼難得,這是人性,也是神性的展現。
一部電影,我認真地寫下我的心得,分享給各位。我想來趟旅行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